当前位置: 首页> 徐州快讯> 正文

赓续千年文明根脉 打造文化创新标杆——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探索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赓续千年文脉 书写时代新篇‌

  徐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2023年10月15日发布‌——坐落于黄淮腹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作为"五省通衢"战略要冲与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承载着华夏文明的重要记忆。这座被《史记》称为"东楚雄都"的千年古城,近日以其系统性历史文化保护成果引发各界瞩目。从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到当代文化创新实践,徐州正以守正创新的文化自觉,构建古今交融的城市文脉体系。

  14.png

  文明肇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邳州大墩子遗址考古发现将徐州人类活动史追溯至距今6000年前,其出土的彩陶礼器与骨雕北斗七星图,印证了黄淮地区早期文明的高度发展。徐州博物馆馆藏战国夔龙透雕玉佩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其"天下第一玉龙"美誉彰显先秦礼制文明成就。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远研究员指出:"大墩子遗址发现的礼器、兵器规制体系,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关键性物证。"

  楚汉枢轴:奠定中华文化精神底色‌

  作为汉高祖刘邦故里与西楚霸王项羽建都之地,徐州现存汉代文化遗存数量居全国前列。龟山汉墓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狮子山楚王陵成套青铜编钟等重大考古发现,实证汉代徐州"南船北马汇九州"的枢纽地位。江苏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立华强调:"楚汉文化中'崇文尚武、重信守义'的精神特质,深刻形塑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

  文脉绵延:构建多元文化谱系‌

  云龙山摩崖石刻记载着北魏至明清二十余处珍贵题刻,其中《大风歌碑》完整保留汉高祖刘邦原作神韵。南唐后主李煜在徐所作《虞美人》开创词体新境,户部山明清建筑群中镶嵌的《兰亭集序》砖雕则展现江南士族文化北渐轨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彭城修道的文献记载,为研究早期宗教传播提供了重要线索。

  15.png

  红色丰碑:铸就革命文化地标‌

  淮海战役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完整保存了总前委指挥部旧址等46处革命文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支前模范奖旗》与《歼敌要图》,生动诠释了"人民群众用小推车保障战役胜利"的历史经验。近年来创新推出的"沉浸式党课"项目,已累计接待参观者超300万人次。

  古今交融:创新传统文化表达范式‌

  当前,徐州正实施"楚汉文化活化工程",通过建设汉代数字博物馆、开发AR文物导览系统等科技手段,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以汉画像石元素设计的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基于彭祖传说的中医药文化IP开发等项目,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颖表示:"我市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文化影响力城市',未来将持续打造'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样板区。"

  这座见证中华文明演进历程的城市,正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在守护文明根脉与创新时代表达之间,走出一条历史文化名城高质量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