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改委"十四五"协同发展战略指引下,徐州市近日发布《2025区域协同发展与中心城市建设行动方案》,以"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为战略支点,系统部署五大协同领域65项攻坚任务。这份战略蓝图立足淮海经济区,着眼"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正开启一场跨省际、跨领域的协同发展变革。
科技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
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徐州正构建"一核多极"创新矩阵。云龙湖实验室聚焦深地科学前沿,徐工智能制造实验室突破智能施工系统等"卡脖子"技术,国家工程机械质检中心加速服务型制造转型。数据显示,2023年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86%。
区域协同新格局加速成型
建立"三级联动"协调机制,徐州-宿迁现代产业园、徐淮合作园区等载体建设如火如荼。在交通动脉构建方面,徐菏铁路与G310/311国道改扩建将形成3小时经济圈,与连云港港口、临沂物流枢纽的深度合作,使多式联运效率提升40%。微山湖次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成为跨省治理新样板,2024年首季区域GDP增速达7.2%。
城乡融合绘就共富图景
黄淮海优质小麦产业走廊年产量突破500万吨,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带动沿线32个乡镇增收。通过资源型城市振兴专项,徐州获批中央财政支持资金23亿元,新型城镇化率提升至68.5%。"智慧农业+"模式推广面积达120万亩,农村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5%。
绿色治理打造生态共同体
创新建立"两湖两河"跨界共治机制,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使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2%。实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重点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速崛起,2024年绿色产业产值预计突破800亿元。
开放枢纽赋能新发展
连云港-徐州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年开行量突破600列,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出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自贸联动创新区形成21项制度创新成果,区域通关时效压缩30%。数字口岸平台上线后,外贸企业综合成本降低18%。
这份行动方案通过"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管理机制,已分解形成378个具体节点,建立"月调度、季督查"推进体系。随着65项重点任务的落地实施,徐州正从地理中心向功能中心跃升,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徐州方案"。
本文由徐州新闻记者:徐州小周 于 2019-05-08 11:55: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xuzhou.me/wen/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