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户部巷,老字号"福顺斋"的灯光已经亮起。72岁的老师傅张建国正将发酵好的面团拉成细丝,动作娴熟得如同在表演魔术。"每根面丝要拉到头发丝粗细,这功夫我练了五十年。"张师傅边说边将拉好的面丝缠绕在特制的葫芦模具上,金黄色的面丝在灯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这家始创于光绪年间的老店外,等着购买第一锅点心的顾客已经排起了长队,其中不乏专程从上海、北京赶来的美食爱好者。
金丝缠葫芦的制作工艺极为考究,选用优质小麦粉和土鸡蛋和面,经过三次发酵后,师傅们要将面团拉成上千根细如发丝的面条。最关键的是缠绕环节,需要将面丝均匀地缠绕在抹了蜂蜜的葫芦模具上,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炸制时的油温控制更是讲究,必须保持在180度左右,才能炸出外酥里嫩、金黄透亮的完美品相。"吃的时候要配我们特制的桂花蜜,这是祖传的秘方。"正在排队的老顾客王阿姨热情地向新顾客介绍着吃法。
随着时代发展,这道传统点心也在不断创新。在云龙区新建的食品产业园里,第四代传承人张丽正在调试新引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我们保留了传统工艺的核心,但用现代技术解决了标准化生产的难题。"她展示着新研发的迷你装礼盒,里面配有特制蜂蜜和食用金箔。据徐州市文旅局统计,金丝缠葫芦相关产品年销售额已突破6000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
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非遗美食展上,金丝缠葫芦制作技艺获得"最具创新价值奖"。展会现场,90后非遗传承人李明设计的文创礼盒备受年轻人青睐,他将传统点心与徐州汉文化元素巧妙结合。"我们正在开发低糖版和素食版,让更多人能品尝到这道传统美味。"李明说。随着徐州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金丝缠葫芦正从一道传统点心,逐渐演变为展示徐州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由徐州新闻记者:徐州新闻网 于 2025-06-26 10:00:53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xuzhou.me/wen/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