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徐州快讯> 正文

徐州龟山汉墓暑期迎研学热潮 数字化技术再现西汉楚王陵墓建筑奇观

  盛夏的徐州龟山景区绿荫如盖,山脚下的西汉楚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近日迎来研学旅游高峰。7月9日上午,来自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120名学生正在墓道入口处聆听讲解,这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汉代诸侯王陵,正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向世人展示两千年前的建筑智慧。

1.png

  穿过长达56米的笔直墓道,墓室内恒温20摄氏度的清凉让游客顿感舒适。景区首席讲解员李卫国指着头顶的导水槽介绍:"这条隐藏在岩缝中的排水系统历经两千年仍功能完好,当年工匠利用山体自然倾斜度设计的防水工程,比现代建筑标准误差还小。"今年新安装的AR导览眼镜能让游客直观看到墓葬原始结构,三维成像技术还原了墓主人——第六代楚王刘注生前的生活场景。来自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监测数据显示,这种数字化展示方式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40分钟延长至90分钟。

  在墓葬核心区的礼乐厅,一组按1:1比例复制的青铜编钟吸引着参观者驻足。南京游客周芳轻轻触摸仿制乐器:"孩子刚才用电子互动屏‘敲击’编钟,听到的正是根据出土原件音阶复原的《楚风》乐章。"景区今年联合中国音乐学院专家团队,通过声纹分析技术首次完整破译了墓葬出土乐器的音律体系,这一成果已应用于研学课程开发。

  午后时分的文物修复工作室玻璃幕墙外,不少游客正在观摩技术人员修复陶俑。一件破损的彩绘陶马在修复师王敏手中逐渐恢复原貌:"这些陪葬品采用‘分层扫描+3D打印’技术辅助修复,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据了解,近三年通过科技手段已修复出土文物217件,其中38件珍品在景区东侧的专题展厅轮流展出。

  夕阳西下,位于景区南广场的汉文化体验区开始热闹起来。孩子们在专业指导下用环保陶土制作简化版汉俑,来自徐州剪纸非遗传承人张桂英正在教授汉代纹样剪纸技艺。景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明表示:"我们每月举办不同主题的汉文化体验活动,暑假期间特别增设夜场考古沙盘模拟项目。"统计显示,这类互动项目带动家庭游客占比提升至65%,相关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0%。

  夜幕降临,山体投影灯光秀准时上演。利用30台激光投影机在龟山岩壁上呈现的《大汉楚韵》光影剧,将汉代车马出行、宴饮歌舞等场景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徐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连霍高速徐州西出口改造完成,龟山汉墓景区将与相距3公里的九里山古战场遗址形成联动,共同打造汉代文化主题旅游线路。这座沉睡两千年的地下宫殿,正以崭新的方式延续着中华文明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