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的丰储街农贸市场,老字号"马家羊肉滑脊"的第四代传人马建军已经支起了直径一米二的铸铁锅。锅中的羊骨老汤翻滚着乳白色的浪花,他手持特制铜勺娴熟地舀起羊肉糜,在汤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这锅汤从光绪年间传到现在,每天要续50斤羊腿骨。"马师傅说着将成型的肉滑轻轻推入汤中,蒸腾的热气里顿时弥漫着浓郁的肉香。这家始创于1903年的老店门前,慕名而来的食客早已排起长队,其中不乏专程从南京乘高铁赶来的美食爱好者。
作为徐州特有的冬季滋补美食,羊肉滑脊以"滑而不散、嫩而不柴"闻名。选用本地小山羊后腿肉,手工剁茸后加入蛋清和红薯淀粉反复捶打,使肉质产生胶质。最关键的"滑"字诀在于对火候的精准掌控——汤沸即离火,靠余温将肉茸烫至七分熟。搭配的蘸料更是讲究:必须用新沂产的紫皮大蒜配贾汪芝麻酱,再淋一勺用三十八种香料熬制的秘制红油。"吃滑脊要配吊炉烧饼,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75岁的老顾客张大爷示范着将滑脊夹入烧饼,酥脆与柔嫩在口腔中形成奇妙对比。
随着冷链物流发展,这道传统美食正走出徐州。在鼓楼区新建的中央厨房里,第三代传承人马丽娟研发出了速冻羊肉滑脊套装。"采用-196℃液氮锁鲜技术,解冻后口感能还原堂食的90%。"她展示着最新设计的文创礼盒,里面附赠老汤料包和手工铜勺。徐州市餐饮行业协会统计显示,目前全市有217家餐馆供应羊肉滑脊,带动山羊养殖户年均增收3.2万元。在刚刚公布的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中,羊肉滑脊制作技艺与沛县狗肉同批入选。
在户部山文化街区,"滑脊故事馆"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着年轻游客。通过全息投影,游客能看到民国时期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滑脊摊贩。"我们开发了麻辣、菌菇等新口味,但最畅销的还是传统原味。"主理人赵明指着电子菜单上85%的复购率说。眼下,徐州文旅集团正规划建设"淮海羊肉美食博览园",让这道承载着百年乡愁的温暖滋味,继续滋养更多人的冬日时光。
本文由徐州新闻记者:徐州新闻网 于 2025-06-26 09:53:31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xuzhou.me/wen/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