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徐州快讯> 正文

徐州米线产业焕发新生机 传统工艺结合现代创新日销万碗成城市名片

  清晨六点的徐州剪子股老街,"老翟家米线"的铜锅已冒出腾腾热气。第三代传人翟伟正将发酵好的籼米浆匀速倒入蒸屉,随着蒸汽升腾,一张张薄如蝉翼的米皮在竹篦上逐渐成型。"现在每天要用掉800斤早稻米,得提前三小时备料。"翟师傅边说边将冷却的米皮切成银丝,动作快得只见刀光闪烁。这家开了38年的老店门口,等着吃头汤米线的食客已排到巷口,其中不乏拖着行李箱的外地游客。

1.png

  作为淮海经济区特色小吃代表,徐州米线以"柔、滑、弹、香"四绝著称。不同于云南米线的现煮现吃,当地独创"回汤"工艺——将米线在骨汤中快速汆烫后立即冰镇,如此反复三次使米线产生独特韧性。配料更是讲究:必须用本地黄牛肉熬制汤头,搭配萧县花椒炸的辣椒油,最后撒上碾碎的睢宁白芝麻。"这碗米线里有六县五区的味道。"美食博主"舌尖上的淮海"在直播中感叹道,相关视频获得230万点赞。

  产业升级浪潮下,这道传统小吃正走向标准化生产。位于铜山区的米线产业园内,全自动生产线正将传统工艺分解为18道数控工序。"通过恒温发酵和精准切丝技术,现在日产20吨米线仍能保持手工口感。"产业园负责人李强展示着最新研发的便携装米线,这种采用宇航食品脱水技术的产品已进入山姆会员店供应链。徐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米线相关企业达476家,带动就业1.2万人,年产值突破15亿元。

  在云龙湖畔的"米线记忆馆"里,90后主理人周雯用全息投影还原了明清时期的米线挑子。"我们研发了藤椒肥牛、菌菇素斋等12种新口味,但最受欢迎的还是传统牛肉款。"她指着墙上的销售数据说。眼下,徐州正将米线文化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规划建设"世界米线博览园",让这碗传承六百年的平民美食继续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