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一位扎根徐州乡村教育21年的美术教师以“生活之美无处不在”为主题,在徐州展览馆首度举办个人画展。这场展览不仅呈现了其艺术创作的丰硕成果,更成为徐州乡村美育实践的重要缩影。
扎根乡土,美育浸润成长
该教师自2004年起投身乡村美术教育,始终秉持“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将田间地头的自然风貌、民俗风情融入教学与创作。展览中,一幅幅以乡村生活为灵感的作品,通过水墨、油画等多元形式,展现了麦田的四季更迭、孩童的纯真笑靥、传统手工艺的匠心传承,传递出质朴而鲜活的生命力。其创作风格融合苏北地域特色,画面中既有汉画像石的浑厚线条,又透出现代艺术的灵动气息。
以美为媒,点亮乡村课堂
在教学中,该教师创新“自然写生+文化寻根”模式,常带领学生深入田野采风,引导他们从芦苇、泥巴、老屋等日常元素中发现艺术之美。这种“将课堂搬进大自然”的实践,与徐州多位乡村美育先锋的理念不谋而合——如睢宁县朱永老师通过儿童画教学让农村孩子对话世界,少华街小学族艳慧老师开发汉文化美育课程培养乡土情怀。
展览现场,艺术连接城乡
画展首日吸引近千名观众,既有村民携子女前来观摩,也有城市艺术爱好者专程赴会。展厅特设“师生共创”专区,陈列乡村学生以石膏碎片改造的“泳池”“火山能源站”等再生艺术作品,体现美育对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一位观展家长感叹:“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村落、农具,经过艺术加工竟如此动人!”
薪火相传,美育赋能乡村振兴
这场展览不仅是个人艺术生涯的里程碑,更彰显徐州乡村美育的深层价值。正如参展艺术家张海波在同期展览中所言:“艺术的使命在于连接心灵,让公众看见乡土文化生生不息的能量。”当前,徐州正通过名师工作室、特聘书画家计划等机制,推动优质美育资源向乡村流动,助力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质量的艺术教育”的愿景。
结语
从教21年的坚守,到首展引发的共鸣,这位教师用画笔证明:乡村既是美育的土壤,亦是艺术的源泉。在徐州,越来越多教育者正以美为桥,让乡村振兴的图景在色彩与线条中徐徐展开。
本文由徐州新闻记者:徐州小青 于 2024-04-09 16:39: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xuzhou.me/wen/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