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徐州快讯> 正文

英雄之城铭刻不朽丰碑——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新展揭幕‌

  2025年4月22日,江苏徐州

  淮海战役:改写中国命运的66天决战‌

  75年前,一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展开。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6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少胜多,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地区,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基石。这场战役不仅因规模宏大载入史册,更因人民群众的深度参与成为“人民战争”的典范。

2.png

  战略要地:铁路线上的生死博弈‌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津浦、陇海铁路交汇于此,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核心。战役初期,国民党军依托铁路线布局,试图通过快速机动形成防御优势,甚至计划“守江必守淮”,将主力收缩至徐蚌段津浦铁路两侧。然而,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精准捕捉战机,提前发起战役,切断黄百韬兵团退路,迫使国民党军陷入被动。

  碾庄圩:血火淬炼的胜利转折‌

  战役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以17天激战围歼黄百韬兵团于碾庄圩。11月的严寒中,解放军战士赤脚渡深壕、冒炮火冲锋,2700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18岁的纪奎芝等烈士姓名永镌丰碑。这场惨烈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防御”计划,为后续合围杜聿明集团创造关键条件。

  民心所向:543万民工托举“另一个前线”‌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元帅的论断至今震撼人心。战役中,543万支前民工以独轮车、扁担和木船运送9.6亿斤粮食、1460万吨弹药,形成“六纵三横”运输网。山东百姓冒死推车送粮,苏北渔民驾船渡河支援,甚至出现民工赤脚运棉鞋、自己冻伤脚趾的感人场景。

  红色基因永续:新展再现烽火记忆‌

  今日,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巍然矗立,新落成的专题展厅通过千余件文物、影像,重现“小推车精神”。军医于奶奶捐赠的战场手术器械、电讯员牺牲前保护的电台原件首次公开展出。馆方负责人表示:“展览不仅缅怀历史,更激励新时代青年传承军民同心、众志成城的信念。”

  结语‌

  从铁路争夺到民心所向,从碾庄血战到总前委运筹帷幄,淮海战役的每个瞬间都印证着“兵民是胜利之本”。这座英雄之城,正以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向世界讲述属于人民的胜利史诗。

  (本报记者 徐州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