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
作为江苏省的“西北门户”,徐州在经济、文化、地理等多个维度展现出与省内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特质,被网友称为“最不像江苏的城市”。这一现象背后,既有历史渊源的沉淀,也有地理区位的特殊性,更折射出南北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地理与历史:四省交界的“中原要塞”
徐州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徐州作为楚汉相争的核心区域,奠定了其“中原要塞”的地位。历史上,徐州曾长期隶属山东代管,直至1952年才重新划归江苏。这种地理与行政的变迁,使徐州在文化、语言、生活习惯上更接近北方。例如,徐州方言属中原官话,与山东南部、河南东部口音高度相似,与江苏主流的吴语、江淮官话形成鲜明对比。
经济模式:苏北的“北方豪情”
尽管徐州2024年GDP已突破九千亿元,逼近“万亿俱乐部”,但其经济结构和发展路径与苏南城市差异显著。作为老工业基地,徐州以工程机械、能源产业为支柱,徐工集团更跻身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强。与苏南外向型经济不同,徐州的经济辐射范围更多指向山东、安徽等邻省,形成了“淮海经济区”的跨省联动格局。
文化与生活:南北交融的“混血基因”
徐州的文化认同呈现“双面性”:既有汉墓、汉画像石等两汉文化遗产,彰显“江苏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底蕴;又在饮食、节庆等习俗上与山东南部高度趋同。例如,徐州人偏爱重口味的羊肉汤和烙馍,冬季集中供暖的习惯更与北方城市一致。这种文化杂糅甚至体现在城市景观中——博物馆陈列的汉兵马俑与街头的山东煎饼摊相映成趣。
身份困境:何以“江苏”?
徐州的身份争议,本质是行政区划与文化归属的错位。有观点认为,若徐州划归山东,其辐射力足以成为鲁南中心城市;而作为江苏的“北大门”,徐州既难以融入江南文化圈,又面临与省内其他城市经济差距的压力。尽管如此,徐州凭借区位优势,正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探索独特发展路径,其地铁通车里程、高铁枢纽规模均领先同类地级市。
结语
徐州的存在,打破了人们对江苏“江南水乡”的单一想象。这座“北方气质”的城市,既是历史演变的见证者,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的试验田。它的“不像江苏”,恰恰为江苏的多元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由徐州新闻记者:徐州小周 于 2022-07-15 06:36: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xuzhou.me/wen/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