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处 消费新生机——徐州传统市集焕发现代活力】
晨曦初露,马山大集的铁锅已腾起袅袅炊烟。面团在巧手中翻飞成金黄的油条,草编蚂蚱在篾匠指间灵巧成型,满载新鲜果蔬的三轮车与市民的露营车在巷道间擦肩而过。这座距离徐州市区仅半小时车程的露天市集,每日迎客逾7000人次,清明假期更迎来鲁皖跨省旅游团,成为观察传统市集现代转型的生动样本。
【文化记忆唤醒消费动能】
在云龙山千年古刹的飞檐下,70岁手艺人常贵金将彩绘转鼓递给雀跃的孩童,这位山东老匠人跨越省界赶赴徐州庙会已逾四十载。300余个非遗摊位三日创收超500万元,百灵哨、老式点心等承载城市记忆的商品,构筑起跨越代际的情感消费空间。"每个老物件都在讲述城市故事,这是商超无法复制的文化磁场。"苏州大学黄建洪教授指出,市集正从单纯的交易场所进化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治理创新激活乡土经济】
五年前自发形成的马山马路市集,如今在村集体规范化运营下,已发展出300余个标准化摊位,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0万元。面点铺主张大席的摊位前,两台全自动面食机每小时吞吐50斤面粉,传统手艺与现代机械在此和谐共生。"既要留住柴火香,也要铺上柏油路。"村支书刘伟介绍,管理公司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增设四台公平秤,交警、市管人员协同维护秩序,让"烟火气"与"文明范"并行不悖。
【政策赋能重构消费场景】
在国家"千集万店"改造工程推动下,苏山街道将传统批发市场升级为复合型消费综合体。500余家商户构成的农贸、五金、美食街区,通过网红直播、主题市集等新形态,日均吸引超万人打卡。正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所规划的,这些深植社区肌理的市集,正演变为满足全龄段、全时段消费需求的"15分钟生活圈"样本。
从云龙山千年庙会到马山网红市集,徐州给出的解题思路清晰可见:当传统市集嫁接现代管理、当文化记忆邂逅消费升级,那些升腾着热气的早餐摊、回荡着吆喝的杂货铺,便成为激活城市消费新引擎的关键密钥。这或许印证着黄建洪教授的判断:"能承载集体记忆的消费空间,才是最具生命力的商业形态。"
本文由徐州新闻记者:徐州小周 于 2025-04-16 09:53:07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xuzhou.me/wen/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