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同城信息> 正文

徐州:以 土特产 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初夏的徐州,田间地头涌动着丰收的喜悦。从丰县秋月梨的甘甜多汁到邳州银杏的满目金黄,从睢宁辣根的辛香四溢到古邳签子的非遗匠心,徐州依托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富饶的自然资源,将“土特产”文章书写得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时代新意。

  “土”里生金:多元种植激活乡村经济‌

  在丰县王沟镇,复合种植模式让土地焕发新生机。猕猴桃、秋月梨、葡萄等果品在同一片土地上错落生长,既提高了亩产效益,又满足了游客多元化采摘需求‌。通过整合土地资源与种植技术,丰县水果种植规模达45万亩,年产量近68万吨,带动农户增收超20%‌。邳州占城镇的苔干产业同样蓬勃,万亩苔田与深加工车间联动,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村民在家门口实现“车间就业”‌。

10.png

  “特”色传承:非遗技艺赋能产业升级‌

  非遗文化为徐州土特产注入灵魂。睢宁辣根与春玉米套种模式,既保留传统种植智慧,又提升亩产值至8000元‌;古邳签子等非遗美食通过“学生推介官”走向大众,孩子们在校园活动中娴熟展示煎饼制作、扎染工艺,让乡土文化“活”起来‌。此外,徐州扦子以牛肉、鸡蛋为原料,经摊皮、卷制、蒸制等工序,成为非遗与现代餐饮结合的典范‌。

  “产”链延伸:从田间到全球的跨越‌

  徐州推动土特产从“原字号”向“深加工”转型。邳州银杏不仅制成保健品远销海外,还衍生出观光采摘、文创产品等业态;占城镇的温室番茄基地年产达140万公斤,通过冷链物流销往全国‌。新沂双塘镇的葡萄产业园则以“基地+农户”模式,打造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带动200余户农民致富‌。

  品牌强农:擦亮“农香徐来”金名片‌

  徐州通过党建引领与品牌推介,破解“名头响、订单少”的难题。邳州市举办11场村集体产品推介会,促成27项合作协议,“土山土味”“鱼米果香”等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19.8%‌。睢宁“王集香肠”、沛县大沙河西瓜等特色产品,凭借地理标志与品质优势,成为电商平台“爆款”‌。

  结语‌

  从“土疙瘩”到“金招牌”,徐州以人文经济学为纽带,让土特产既承载乡愁记忆,又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农业与文旅的共振,正推动这座古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破土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