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新闻> 正文

徐州轨道交通第三轮规划正式落地:14条线路构建 轨道上的淮海经济区

  

  2025年4月6日,徐州市轨道交通第三轮建设规划(2025-2035年)全面进入实施阶段。该规划以“8+6”线网格局为核心,包含8条中心城区普线和6条市域快线,总里程超574公里,覆盖徐州全域并辐射周边城市群,标志着徐州迈入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新阶段‌。

  一、线路规划:8条普线+6条市域线‌

  1. 中心城区普线:强化骨干网络‌

  1号线‌:西延至汉王新城,东延至旗山站,串联主城区与铜山新区‌。

  2号线‌:从客运北站向东北延伸至大庙,增强新城区与经开区联系‌。

  3号线‌:北延至潘安湖科教园区南,南延至银山,服务科教与产业板块‌。

  4号线‌:一期工程(桥上站—经贸学院站)预计2027年通车;二期规划北延至刘湾村,南延至台上村,形成南北向新通道‌。

  5号线‌:一期(徐矿城站—奥体中心南站)计划2030年投运;远期延伸至刘集镇和方特乐园,助力产城融合‌。

  6号线‌:作为首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一期(铜山中医院站—徐州东站)将于2025年底通车;西延至珠江路站,衔接大学路片区‌。

  7号线与8号线‌:新增线路覆盖淮海新城、大郭庄中央活力区等新兴片区。7号线连接大彭镇与东湖新城,8号线贯穿临黄片区至高新区,填补北部、东部轨道空白‌。

  2. 市域快线:拓展“1小时通勤圈”‌

  S1线‌:从徐州东站延伸至贾汪凤鸣海,实现主城与贾汪快速直达‌。

  S2线‌:连接大郭庄中央活力区与观音机场,强化空铁联运‌。

  S3/S4线‌:分别延伸至黄集镇、萧县,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

  S5/S6线‌:利用既有陇海、京沪铁路开行市郊列车,服务大许、利国等外围城镇‌。

121.png

  二、建设进展:多线并进,2025年迎关键节点‌

  当前,第三轮规划中4条线路已进入施工阶段:

  4号线一期‌:盾构施工完成超80%,2027年通车后将串联大学路、中央活力区等片区‌。

  5号线一期‌:站点征收全面启动,建成后将激活鼓楼区南北向交通‌。

  6号线一期‌:2025年底通车倒计时,无人驾驶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7号线与8号线‌:前期勘测完成,计划2026年启动主体建设‌。

  三、城市赋能:轨道引领“多中心”发展‌

  第三轮规划通过“环线+放射”网络,实现三大战略目标:

  交通升级‌:中心城区轨道站点800米覆盖率达35%,市域线1小时衔接周边县市‌。

  产城融合‌:5号线衔接方特乐园、8号线串联高新区,促进文旅与产业集聚‌。

  区域协同‌:S4线跨省联通安徽萧县,S2线直达观音机场,助力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枢纽‌。

  结语‌

  徐州轨道交通第三轮规划以“轨道上的城市”为目标,通过14条线路织密“内聚外联”网络,不仅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更将推动徐州从“单中心”向“多组团”城市结构转型,为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