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徐州快讯> 正文

徐州构建立体交通新格局:高铁“三站齐发”赋能淮海经济区

【重磅规划】‌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正以“米字型”高铁网为核心,加速推进“空铁轨联运”的立体交通体系建设。近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丰县站、沛县站、九里站三座全新高铁站即将启动建设,同步推进的还有4条轨道交通市域线及机场三期工程。这一系列布局将彻底打通徐州“县域末梢”,重塑区域交通版图。

3.png

高铁“补网强链”:县域交通瓶颈破局‌

北部崛起新枢纽‌

九里站作为徐州首个北部高铁枢纽,将承接徐枣城际、徐菏高铁等多条线路,与徐州东站形成“一南一北”双核心布局。该站建成后,不仅可分流东站30%的客流压力,更为鼓楼高新区、淮海国际陆港提供直达长三角的铁路通道。

丰沛地区“高铁破冰”‌

丰县站、沛县站的设立终结了两县“手无寸铁”的历史。依托徐菏高铁,丰沛两县至徐州主城区通行时间将从90分钟压缩至25分钟,直接衔接徐州东站枢纽,实现与京沪高铁、徐连高铁的贯通运营。

“米字型”动脉扩容‌

十四五期间,潍坊-新沂-宿迁铁路、徐枣城际等关键项目将填补鲁南、苏北通道空白。其中徐枣城际设计时速350公里,通车后徐州到曲阜仅需1小时,鲁南经济圈与淮海经济区的产业协作通道全面打开。

地铁“跨省织网”:1小时都市圈加速成型‌

4.png

S1线打造跨省走廊‌

获批在即的S1线(徐州-贾汪-台儿庄)全长97.4公里,设站21座,将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之一。该线串联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徐州工业园区,直通山东台儿庄古城,预计年输送旅游客流超500万人次。

空铁联运再升级‌

S2号线与观音机场三期同步建设,创新采用“地下直通航站楼”设计,乘客从东站乘S2线25分钟直达机场,实现“高铁换登机牌、地铁通停机坪”的无缝衔接。机场三期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人次。

省际地铁新突破‌

徐萧S4号线作为继上海11号线后的全国第二条跨省地铁,计划2025年通车。该线采用“同票同网”运营模式,萧县居民可直达徐州苏宁广场商圈,两地通勤成本下降60%,助推皖北城市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

未来图景:从“交通枢纽”到“要素磁场”‌

随着2025年“米字型”高铁网全面成形,徐州将实现:

5.png

30分钟‌通达所有县域

90分钟‌覆盖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市

3小时‌连接京津冀、长三角、中原城市群

“这不是简单的轨道延伸,而是区域经济要素的重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表示,徐州通过交通网络“密度+广度”的双重提升,正在把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转化为资源配置的枢纽经济优势。预计到2030年,交通升级将带动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三大产业规模突破万亿。

【记者观察】‌

当“轨道上的徐州”遇见“机场腾飞计划”,这座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正演变为商家必争的流量枢纽。从“九省通衢”到“要素磁场”,徐州的每一次铁轨延伸、每一条地铁穿行,都在书写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