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新闻> 正文

徐州宝马肇事案开庭:两次司法鉴定结论存分歧,被告坚称案发时

新华网徐州4月10日电‌ 近日,徐州市公路部门抢抓春季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普通国省道集中灌缝养护工程。通过智能巡检系统精准定位病害、科学调配资源,以“预防性养护”为核心,全面提升公路管养水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路面灌缝65万米,预计4月中旬全面收官,为全年公路安全畅通打下坚实基础。

智能巡检+精准施策: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防护”‌

为应对春季雨水增多可能引发的路基病害,徐州市公路部门自2月起启动“早发现、早处治”专项行动。依托智能巡检系统,工作人员对104国道、310国道、272省道等27条普通国省道展开“地毯式”排查,精准记录路面裂缝的位置、长度及深度数据,形成动态病害数据库,为后续分区域、分路段制定灌缝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54.png

“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在于‘治未病’。”徐州市公路养护中心负责人介绍,灌缝作业能有效阻隔雨水渗入路基,避免小裂缝发展成坑槽、沉陷等严重问题,将道路维修成本降低50%以上,使用寿命延长3至5年。

标准化施工+精细管理:科技赋能“毫米级”修复‌

此次工程共投入22支专业灌缝队伍,严格遵循《沥青路面开槽灌缝、直接灌缝施工意见指导书》要求。针对不同裂缝类型,技术人员分类采用开槽灌缝和直接灌缝工艺,优先选用高弹性密封胶等耐久材料,确保灌缝线形平顺、饱满密实,外观达到“无拖痕、无翘边”标准。施工后,每条裂缝均需经智能检测设备验收合格,确保修复质量。

为减少对公众出行的影响,养护单位采取“分段施工、错峰作业”模式,在车流高峰时段暂停作业,并配备专职安全员疏导交通。部分路段试点应用“夜间灌缝机器人”,通过激光定位和自动灌缝技术,实现24小时高效作业。

全周期养护+动态监测:打造“畅安舒美”出行环境‌

徐州市公路部门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全寿命周期”养护理念,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无人机巡检等技术,对重点路段实施实时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新生病害。同时,探索低碳养护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推动公路养护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随着春季集中养护的推进,徐州普通国省道路况水平显著提升。下一步,公路部门将结合汛期防汛需求,加强边坡防护、排水系统维护等工作,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与区域经济动脉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