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徐州快讯> 正文

徐州归属之谜:历史战略与经济逻辑下的省域划分‌

  2025年4月19日‌

  作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战略要地,徐州的行政区划归属问题历来备受关注。这座兼具北方文化与南方行政身份的城市,为何未划入相邻的山东或安徽,而是留在了江苏?综合历史、地理与经济等多维度因素,答案逐渐清晰。

  一、历史区划的“犬牙交错”原则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遵循“山川形便,犬牙交错”原则,旨在打破地理单元的完整性,避免地方势力割据‌。徐州虽与山东、安徽文化相近,但其作为黄淮平原枢纽的地理位置,被历代王朝视为控制南北的关键。例如,元代将徐州划入河南江北行省,明清时期又因漕运需求归属南直隶(后为江苏),这种跨区域管辖削弱了其与邻省的一体性‌。

30.png

  二、地理与经济战略的双重考量

  徐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陇海铁路交汇点,是南北资源调配的核心节点。明清时期,徐州作为漕运中转站,每年数万艘粮船经此北上,直接关系京畿稳定‌。近现代,徐州更成为津浦线、陇海线交通枢纽,其战略价值远超单一省份的辐射范围‌。若划归山东,可能削弱江苏对苏北及江淮流域的整体控制力‌。

  三、现代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从经济视角看,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辐射苏北、鲁南、豫东、皖北四省交界地带。江苏省通过徐州强化对苏北地区的带动作用,同时避免鲁南、皖北形成跨省经济“飞地”‌。2023年《淮海经济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其留在江苏更利于跨省协作与资源整合‌。

  四、文化与认同的复杂性

  尽管徐州方言、饮食接近山东,但其历史归属已形成独特的“过渡地带”认同。当地民众虽与鲁西南、皖北交流频繁,但行政上长期隶属江苏,逐渐形成融合南北的身份认知‌。这种文化交融反而成为江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徐州归属江苏,既是历史战略的延续,也是现代区域治理的理性选择。其“犬牙交错”的区划逻辑,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省域边界的稳定性与功能性。随着淮海经济区一体化推进,徐州作为“四省通衢”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