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一、历史溯源:抗洪救灾中的深情馈赠
公元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期间,黄河决堤引发特大洪灾。面对二丈八尺的洪水围城,苏轼亲率军民筑堤抗洪七十余昼夜,最终保全徐州城。百姓感恩赠肉,苏轼推辞未果,遂将猪肉烹制成红烧肉回赠,并附《猪肉颂》以记民生之艰。这道“回赠肉”因肥而不腻、酥香醇厚广受赞誉,成为徐州传统名菜。
二、文化传承:从地方风味到中华名肴
“回赠肉”随苏轼足迹演变,在黄州发展为“东坡肉”,并于杭州疏浚西湖时再度升华。杭州百姓为感念其治水之功,效仿徐州故事赠肉,苏轼分食民工之举使“东坡肉”名扬天下。两宋至今,这道菜承载着苏轼“与民同甘苦”的精神,从徐州“回赠肉”到杭州“东坡肉”,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跨越时空。
三、现代焕新:非遗技艺与文旅融合
2025年,徐州市启动“东坡回赠肉千年纪念”系列活动:
非遗工坊:复刻宋代炊具与古法工艺,展示“柴头罨烟”慢火焖炖技法;
文化研学:结合苏轼诗文《徐州抗洪记》,推出“一肉一城一精神”主题线路;
美食创新:米其林厨师以低温慢煮技术改良传统配方,推出低脂版“新派回赠肉”。
四、专家解读:一道菜何以成为文化符号?
“回赠肉不仅是美食,更是士大夫精神的物化象征。”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院张教授指出,“苏轼在困顿中以美食连接百姓,体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东方智慧。如今重提‘回赠’,正是对‘为官者当与民共甘苦’这一理念的当代呼应。”
结语
从1077年的抗洪炊烟到2025年的非遗灶火,“东坡回赠肉”跨越948年仍香气氤氲。这道承载中华文明密码的佳肴,正以新的形式讲述着“民为邦本”的永恒故事。
本文由徐州新闻记者:徐州小周 于 2024-03-11 12:57: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xuzhou.me/wen/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