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篮球与科技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徐州潇湘路学校小学部,一座白色穹顶下正上演着未来校园体育的革新篇章。
四月春风里,一群身着运动服的少年正在纯白穹顶下尽情挥洒汗水。篮球撞击专业地板的清脆声响与少年们的欢呼声交织,在这座没有一根立柱的"未来场馆"中形成独特的运动交响曲。这座由徐州探梦者体育集团捐建的智能气膜篮球馆,自4月7日启用便成为校园新地标,用科技重新定义校园体育空间。
步入这座1300平方米的白色巨蛋,扑面而来的是含氧量高出外界15%的新鲜空气。十组智能照明系统在云端自动调节光线,职业级运动地板的弹性恰到好处地承托着孩子们跃动的身影。场馆设计师王玉龙轻触平板电脑,穹顶瞬间亮起星空模式:"这里每个细节都藏着黑科技——高强度防火膜构筑的曲面穹顶,通过持续送风维持形态,建筑成本节省40%,工期压缩至传统场馆的三分之一。"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建筑的"生命体征"。24小时运作的呼吸系统如同场馆的肺部,PM2.5浓度始终低于30的洁净空气在立体循环。当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智能中枢即刻唤醒新风系统,如同给场馆注入清新氧气。"以前训练完总担心孩子着凉,现在恒温恒湿的环境让家长特别安心。"篮球教练郝帅指着实时显示环境数据的电子屏说道。
这座科技穹顶的智慧不止于此。物联网系统将照明、温控、安全监测等模块编织成智能网络,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就能掌控全局。"传统场馆需要专人巡视开关设备,现在系统会自动优化能耗,每月电费节省70%。"总务主任胡萍展示的管理后台显示,场馆单位能耗仅为传统体育馆的30%。
夜幕降临时,这座白色穹顶化身光影魔盒。当最后一名学生离开,智能系统自动切换至节能模式,照明渐次熄灭,新风系统转为低速运转。而在需要时,这里又能秒变八片羽毛球场,或容纳五百人的演艺空间。"我们要打造的不是单一功能的体育馆,而是适应未来教育需求的复合型育人空间。"校长王莉望着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的场馆说道。此时,计分板亮起的LED灯光映在孩子们兴奋的脸庞上,照见校园体育未来的模样。
本文由徐州新闻记者:徐州小周 于 2020-08-25 16:42: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xuzhou.me/wen/177.html
上一篇
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