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徐州快讯> 正文

徐州黄楼:守望故黄河千年文脉 苏东坡诗韵里的城市地标

  在徐州故黄河南岸的绿荫掩映中,一座朱漆黛瓦的仿宋楼阁静静矗立,这便是承载着九百余年历史的徐州黄楼。这座为纪念苏轼治水功绩而建的建筑,近日因文化展陈升级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市民探寻城市文脉的热门打卡地。

1.png

  黄楼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当时苏轼任徐州知州,率军民抗击黄河洪水,保住了彭城安危。洪水退去后,百姓取黄土筑楼,苏轼亲题"黄楼"匾额并写下《黄楼赋》,从此"黄楼月色"成为古徐州八景之一。现今的黄楼为1988年重建,严格遵循宋代建筑规制,三层飞檐下悬挂着当代书法家重书的苏轼诗作,楼内陈列着《黄楼会盟图》等历史文物复制品。

  今年春季完成的展陈升级工程,让这座文化地标焕发新生。徐州市文旅局引入全息投影技术,在二楼展厅还原了"苏轼抗洪"的历史场景。游客王先生体验后感叹:"看着动画里苏东坡指挥军民筑堤的场景,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夏天。"三楼新增的诗词互动屏则收录了苏轼在徐创作的137首诗词,轻触屏幕就能听到徐州方言吟诵的《放鹤亭记》。

  每周六上午,黄楼前的文化广场都会举办"宋韵雅集"。身着汉服的志愿者带领游客体验点茶、拓碑等宋代文人雅事,不少家长特意带孩子来参加。"让孩子亲手研磨茶末的过程,比课本上读苏轼更生动。"带着儿子参加活动的李女士说道。公园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今年已举办24场主题活动,参与市民超6000人次。

  作为徐州"两汉文化"旅游带的重要节点,黄楼与百米外的镇河铁牛、碑廊形成文化景观群。文旅专家指出,这种"以楼带园"的模式既保护了历史建筑,又激活了城市公共空间。傍晚时分,常见老人们在楼前空地上打太极,年轻人围着镇河铁牛拍照,不同年龄层的市民都能在此找到与历史对话的方式。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这座守望故黄河的千年名楼,正成为讲述徐州故事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