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徐州快讯> 正文

山西师范大学有哪些专业

  在山西晋中榆次区大学街的绿荫深处,山西师范大学以其深厚的师范底蕴和多元发展的学科布局,成为晋中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作为山西省重点建设的省属高校,该校不仅承载着为中部地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更通过持续优化学科结构,形成了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同发展、文理工艺多学科交融的办学特色。

  走进山西师范大学的招生办公室,一份最新的专业名录显示,学校目前共开设本科专业60余个,覆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其中师范类专业始终是立校之本,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传统师范专业,依托山西省基础教育研究院等平台,构建起“大学-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与山西地方戏曲文化深度结合,开设了晋剧理论与表演课程,成为全国罕见的地方戏曲传承基地。

  在非师范领域,学校近年来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软件工程专业与太原高新区共建产学研基地,学生参与开发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已应用于省内多所中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山西小杂粮资源优勢,开发出荞麦深加工系列产品并获得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奖;经济学专业聚焦晋商文化研究,开设了“晋商票号与现代金融”特色课程;物联网工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则与百度山西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

  交叉学科建设成为新亮点。学校整合历史学、考古学、化学学科力量,成立“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依托山西丰富的文物资源,开展壁画保护、青铜器修复等实践教学;“计算化学”专业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分析结合,开发出多个分子模拟教学软件;“科学教育”专业则打破文理壁垒,培养既能讲授物理化学又能指导科技创新竞赛的复合型教师。

  研究生教育层面,学校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方言研究领域形成特色,建有“山西方言博物馆”;化学学科依托“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分子磁性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深度参与山西影视产业发展,师生联合创作的纪录片《晋商故里》曾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为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学校近三年新增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投入1.2亿元更新实验设备,建成“智慧教育实训中心”“分子科学创新平台”等12个跨专业共享平台。同时与北师大、陕西师大等高校建立专业共建机制,引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等优质资源。

  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与汾酒集团共建“酿造工程技术中心”,与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合作开设“数字出版”定向培养班,与太原钢铁集团共建“金属材料工程实践基地”。这些产教融合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更反向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使人才培养更贴近产业需求。

  国际交流方面,学校与英国斯特灵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与俄罗斯赫尔岑师范大学共建“俄语中心”,与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留学生教育规模逐年扩大,现有来自中亚、东欧等地的留学生200余人,主要攻读汉语言文学与中国历史专业。

  漫步校园,可以看到文学院学生在莳英园朗诵诗经,化学系学子在实验楼操作激光光谱仪,美术专业学生在陶艺工坊制作平遥漆器文创产品。这种多元专业生态正是山西师范大学“文理交融、务实创新”办学理念的生动体现。

  教务处负责人表示,学校正推进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期新增“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等专业方向,同时优化传统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各专业的交叉融合。“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师范专业更有应用深度,非师范专业更具育人温度。”

  随着山西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山西师范大学将继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点培育服务山西转型发展的新能源材料、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特色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这所拥有六十余年办学历史的高校里,专业建设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书写着师范院校改革创新与传承坚守的辩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