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徐州快讯> 正文

徐州构建"四维联动"助残体系 千名残障人士圆旅游梦 无障碍改造惠及500家庭

  金色的阳光透过云龙湖畔的梧桐叶隙,在崭新的无障碍缓坡上投下斑驳光影。8月26日上午,退休教师张爱华轻点电动轮椅操控键,独自完成了从景区入口到亲水平台的游览。这个曾被轮椅阻隔在公园外的脊髓损伤患者,如今能通过触觉地图和连续盲道系统自由穿行,这正是徐州市"四维联动"助残机制结出的硕果。

1.png

  在邳州市盲人影院,随着讲解员专业的声音导览,三十余位视障观众正"观看"最新上映的影片。这样的场景源于2023年启动的助残资源整合计划——医疗机构提供康复支持,江苏师范大学志愿者研发辅具课程,精诚特卫等企业捐赠设备,社区网格员负责需求对接。据统计,该机制已为107名肢残人士实施矫形手术,术后行走功能改善率高达92%,更培育出2000余名掌握手语服务、轮椅转运等技能的专业志愿者。

  走进徐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大厅,听障人士刘芳用手语翻译APP扫码召唤服务。三分钟后,赶来的志愿者协助她完成全部就诊流程。这项创新源自去年10月市检察院召开的专项听证会,推动全市七家三甲医院整改无障碍设施与服务50余项。云龙区政务服务中心推出的"订单式"手语服务同样引人注目,听障群体通过手机预约,十分钟内即有专业志愿者响应,目前已覆盖医疗预约、法律咨询等12类场景。

  铜山区居民赵军家的卫浴间里,新安装的L型扶手闪着金属光泽。作为2025年度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的受益者,他再不需要家人协助就能完成洗浴。"语音控制家电和升降橱柜让生活重回正轨。"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像赵军这样的受助家庭全区将有500户,工程严格采用公开招标,确保每笔资金都化作切实的民生温度。

  在高铁徐州东站,服务人员正使用标准化渡板协助轮椅旅客登车。市肢残协会主席郑硕透露,全市交通枢纽已实现无障碍设施全覆盖,配套的特卫志愿者培训项目获评省级示范。针对罕见病儿童群体,徐矿总医院开通的DMD康复绿色通道已服务200多个家庭,同步推出的《诉说生命强音》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间接推动残疾儿童康复补贴年龄延长至16岁。

  "登顶东方明珠那刻,七年没出过远门的我哭了。"肢体残障者王磊口中的"奇迹",来自乐之旅慈善义工服务队设计的无障碍旅行方案。这支由残障人士自发组建的队伍五年来帮助千余名同伴实现旅游梦,其总结的"预约-接驳-陪护"服务流程,更促成20余个景区优化无障碍设施。随着《无障碍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指南》等新规实施,徐州正将"有爱无碍"的理念深植城市肌理,用精细化服务诠释文明城市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