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徐州快讯> 正文

徐州地铁5号线全线轨道贯通 2025年底开通将改写城市通勤版图

  徐州地铁5号线迎来重大建设进展——全线轨道已正式贯通,这一关键节点的完成标志着线路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根据最新规划,这条贯穿徐州南北的“地下动脉”计划于2025年底开通运营,届时将为市民提供更高效、绿色的出行选择,同时为城市空间拓展注入新活力。

  贯通南北的交通新干线

  作为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5号线一期工程以鼓楼区徐矿城站为起点,沿平山路、二环西路等主干道向南延伸,最终抵达云龙区奥体中心南站,全长约25公里,相当于绕行徐州老城区核心圈两圈半的距离。全线20座车站均设于地下,如同串联城市重要节点的“珍珠链”,其中7座换乘站可实现与既有线路的无缝衔接,未来乘客在湖北路站换乘2号线、在和平大道站换乘3号线时,平均步行时间将控制在3分钟内。值得关注的是,线路穿越九里山片区、老城中心区、中央活力区三大功能板块,如同为城市发展架设了一条“输血通道”,将有效激活区域联动。

  技术创新与运能保障

  在车辆配置上,5号线采用“渐进式”运力方案:初期使用4节编组B型列车,相当于同时运送约800名乘客;远期将升级为6节编组,运力提升50%,可应对早晚高峰如潮水般的客流。列车最高时速80公里,从北端的徐矿城站到南端奥体中心站,全程仅需约40分钟,比同等距离地面交通节省至少20分钟。为保障运营效率,线路配套建设了占地约13万平方米的徐矿城车辆段和大郭庄停车场,相当于18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可同时进行40列电客车的检修保养。

  改写城市通勤版图

  对于每日往返于老城区与新城区的上班族而言,5号线的开通意味着通勤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以居住在鼓楼区、工作在中央活力区的市民为例,现有公交出行需换乘1次、耗时约70分钟,而5号线直达仅需25分钟,每月可节省通勤时间超30小时。线路覆盖的湖北路、民祥园路等传统拥堵路段,预计地面交通流量将下降15%-20%,相当于每日减少约5000辆私家车出行。对于城市规划者来说,这条沿峨眉路深入奥体中心片区的轨道,更将加速大型文体设施与居住区的“15分钟生活圈”融合,推动土地价值提升20%以上。

  攻坚克难的建设历程

  回顾建设过程,5号线面临过诸多技术挑战。在穿越故黄河故道段时,建设者采用“冷冻法”施工,将松软土层暂时变为“冰封铠甲”,确保隧道掘进安全;下穿二环西路高架桥时,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将桥墩沉降控制在0.3毫米内,精度堪比发丝直径。原定2026年底的通车目标之所以能提前一年实现,得益于徐州轨道集团推行的“分段验收”机制——在轨道贯通前已完成18座车站机电安装,这种“空间换时间”的策略为后续调试留足余量。

  未来城市的黄金走廊

  随着年底开通临近,5号线沿线商业布局已悄然变化。大郭庄停车场上方规划了8万平方米的TOD综合体,将形成“地铁+商业+住宅”的立体生态;奥体中心南站预留的4个出入口,直接对接2026年省运会场馆客流。市轨道交通指挥部透露,运营后计划发行“跨线计次票”,乘客持一张票可任意换乘5条线路,这种“一票通城”的模式在国内二三线城市中尚属首创。

  这条承载着城市期待的地下长龙,正以铿锵轨音宣告徐州“五线联运”时代的到来。当首批列车驶过新铺的钢轨,不仅意味着市民出行多了一个选项,更象征着这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跑出了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