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徐州快讯> 正文

徐州彩礼现状调查:传统婚俗与移风易俗的碰撞‌

  2025年4月13日‌

  近年来,徐州彩礼问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作为传统婚俗的重要环节,彩礼金额在城乡差异、代际观念碰撞中呈现复杂样态,而政府与民间的婚俗改革探索也为这一现象注入新风。

  一、城乡差异下的彩礼图谱‌

  市区:隐性“彩礼”转向物质基础‌

  徐州市区彩礼金额普遍在6万至10万元之间,部分家庭甚至选择“零彩礼”或象征性礼金‌。但车、房等物质条件成为婚姻的“新门槛”,男方需承担婚房首付或购置代步车‌。

  农村地区:高额礼金与附加习俗并存‌

  丰县‌:流行“万紫千红一片绿”(约15万元)、“一动一不动”(车+房)等说法,总花费可达30万元‌。

  邳州‌:传统婚俗保留完整,需经历“传小启”(礼金0.66万-0.88万)和“传大启”(礼金0.66万-1.1万),部分家庭总聘礼超10万元‌。

  睢宁‌:上下车礼、改口费等附加费用突出,仅上下车礼即需6万元,总成本普遍超15万元‌。

15.png

  二、婚俗改革:政府引导与民间实践‌

  政策创新与宣传‌

  徐州市自2024年起推行“抵制高额彩礼”专项行动,通过“婚庆巴士”等低碳婚俗倡导、短视频及H5新媒体宣传,引导青年群体转变观念‌。

  基层治理样本‌

  贾汪区岐山村通过村规民约限制婚宴开支(喜事每桌不超800元)、建立红白理事会,并推出“零彩礼”奖励机制,大操大办现象显著减少‌。

  党员干部示范作用‌

  多地要求党员干部签署《文明婚俗承诺书》,以“简婚礼”“集体婚礼”等形式带头抵制攀比风气‌。

  三、现实案例:传统与现代的张力‌

  2024年底,徐州某农村22岁女大学生与35岁包工头的婚姻引发热议。男方承诺50万元彩礼及房车,女方家庭迅速同意,而当事人对年龄差距的抵触凸显代际观念冲突‌。此类个案反映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经济补偿”式婚嫁逻辑,与城市青年“轻彩礼重感情”的倾向形成对比‌。

  四、未来挑战与专家建议‌

  尽管改革成效初显,但彩礼问题仍受制于传统观念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国人大代表杨永指出,需构建“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避免“一刀切”政策,同时强化职业培训等配套措施以减少婚嫁经济依赖‌。

  结语‌

  徐州彩礼现象折射出传统婚俗与现代文明的交织。在政策引导与民间自觉的双重作用下,如何让彩礼回归“礼”的本质,仍需社会各界的持续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