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硇洲岛海域,一艘科考船缓缓驶向深海,船上是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他们正进行着每月一次的海洋生态监测。与此同时,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的实验室里,广东医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团队正在分析最新的抗肿瘤药物数据。这座城市的高等教育图景,正随着南海的潮汐悄然改变。
作为粤西地区科教重镇,湛江的研究生教育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目前全市拥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共三所,分别是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和岭南师范学院,涵盖理、工、农、医、教、文、管等学科门类,在读研究生规模已突破6000人。
广东海洋大学作为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其研究生教育始于1998年。该校研究生院负责人介绍,学校现有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值得注意的是,该校依托南海区位优势,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学科群,其水产学科在最新评估中位列全国前茅。在湖光岩畔的校园里,经常能看到研究生团队带着采样设备往返于实验室与海岸之间。该校与湛江港湾实验室共建的联合培养项目,已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了200余名海洋工程领域高端人才。
广东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历史可追溯至1991年。该校研究生院数据显示,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1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湛江霞山校区,医学院校特有的学术氛围格外浓厚:图书馆通明的灯火常持续至深夜,医学研究生们或在模拟手术室练习显微操作,或在实验室进行细胞培养。该校与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等8家附属医院建立的“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使研究生在学期间就能参与临床诊疗实践。该校2022届硕士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有近七成毕业生选择留在粤西地区医疗机构服务。
岭南师范学院作为粤西教师教育的摇篮,其研究生培养别具特色。该校2012年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学科教学、学前教育等12个培养领域。在古榕参天的校园里,教育硕士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交融。该校研究生处负责人透露,他们与湛江一中等20所中小学共建的“教师发展学校”,使研究生在导师团队指导下,既能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又能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该校近年推行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已为粤西农村学校培养了180余名高素质教师。
湛江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正呈现出鲜明的跨学科特征。在广东海洋大学的智慧海洋养殖实验室,来自水产养殖、信息技术、机械工程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正协作开发新型养殖工船;广东医科大学的“医学+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项目,吸引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研究生组建团队;岭南师范学院的“STEAM教育研究”方向,则汇集了理科、工科与教育学背景的研究生。
各校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也取得新进展。广东海洋大学与泰国农业大学联合开展的水产养殖双学位项目,已培养了三批国际人才;广东医科大学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学院的药学合作项目,使研究生能同时获得欧盟认证的执业资格;岭南师范学院与英国知山大学的教育硕士交流计划,实现了课程互认和学分互通。
在服务地方发展方面,湛江高校的研究生群体正成为重要力量。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团队参与的“金鲳鱼深海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帮助雷州半岛渔民实现养殖产量提升30%;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在徐闻县开展的“高血压筛查与干预”研究,为当地慢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岭南师范学院研究生团队开发的“雷州方言保护”数字平台,为地方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着湛江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当地研究生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广东海洋大学正在建设东海岛海洋科技园,计划增设海洋牧场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广东医科大学湛海校区落成后,将新增生物医药与健康管理博士点;岭南师范学院筹备中的“环北部湾教师教育创新中心”,将拓展特殊教育等硕士培养领域。
面朝南海,春暖花开。这座滨海城市的研究生教育,正如奔涌的浪潮般充满活力。在湛江高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实训基地里,年轻的研究生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这座海洋城市的学术篇章,也为粤西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本文由徐州新闻记者:徐州新闻网 于 2025-09-30 09:17:59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xuzhou.me/wen/1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