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珞珈山,梧桐叶落,为蜿蜒的山径铺上一层金黄。在山道尽头,武汉大学灰瓦白墙的建筑群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其中一栋楼里,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早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奋斗。距离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只剩不足百日,备考的气氛如同不断收紧的发条,在图书馆、自习室的每个角落弥漫。
工业设计,这个融合了美学、工程、心理学与市场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生入学考试向来以要求知识面广、思维灵活而著称。对于志在考入武汉大学——这所拥有百年历史、设计学科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的考生而言,如何选择备考书籍,成为他们备考路上的第一道关卡。
“我本科就是工业设计专业,但面对武大的考试,仍然感到有些无从下手。”正在武大附近租房备考的李同学坦言。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类参考书和专业教材,最上面一本是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书页已被翻得微微卷边。“这本书几乎是所有设计考研学生的必读圣经,”他解释道,“但仅凭这一本,远远不够。”
在武大工业设计考研的圈子里,一套不成文的“书单”正通过一届届考生的口耳相传逐渐成形。设计史论方面,除了王受之的经典著作,田自秉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同样不可或缺。这两本书共同构成了中外设计历史脉络的主干。今年刚以专业排名第三被录取的张学姐分享她的经验:“武大非常注重考察学生对设计发展脉络的宏观把握,特别是中西设计思想的对比与融合。仅仅死记硬背历史事件和人物是不够的,必须理解设计风格演变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动因。”
对于设计理论部分,尹定邦的《设计学概论》和李砚祖的《艺术设计概论》被多数考生视为核心读物。“这两本书构建了设计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从设计本质、设计思维到设计批评,涵盖面非常广。”去年考入武大工业设计研究方向的陈同学说,“但武大的考题往往不直接来自书本,而是要求考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设计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将书本知识真正内化。”
在手绘与快题设计这一实践环节,备考用书的选择更为多样化。《产品设计手绘技法》、《设计素描》等基础教材是初学者入门的必备,而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历年高分快题作品集和《工业设计材料与工艺》这类工艺书籍更能帮助他们提升。“武大的快题设计考试不仅看手绘表现能力,更看重设计思维的逻辑性和创新性,以及设计方案的可实现性。”武大设计系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透露,“我们期待看到考生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对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以及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产品的能力。”
随着设计学科的发展,新兴领域的研究也进入了考研范围。关于用户体验(UX)和人机交互(HCI)的书籍,如《设计心理学》、《用户体验要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考生的重视。“数字界面和智能硬件已成为工业设计的重要方向,武大的考题也在与时俱进。”正在备考的跨专业考生刘同学表示,她原本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这些书籍帮助她弥补了设计思维的短板。
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参考书,许多考生也陷入了困惑与焦虑。“书单越列越长,时间却越来越少,”一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备考心得的考生写道,“有时明知看不完,还是忍不住买回来,只为求个心安。”
对此,武汉大学设计系副主任王教授建议考生不必贪多求全:“参考书是工具,不是目的。我们更看重的是学生通过阅读形成的设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与其囫囵吞枣地读完十本书,不如精读两三本经典,并勤加思考,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
黄昏时分,珞珈山渐渐安静下来,但图书馆的灯光依然明亮。书架间,那些被无数双手抚摸过的参考书,书脊上的字迹已有些模糊。它们沉默地见证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梦想与奋斗。对于备考武大工业设计的学子而言,这些书籍不仅是通往研究生生涯的阶梯,更是设计思维的启蒙,是未来设计师职业素养的基石。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选择、如何阅读、如何思考,本身就成为一场设计思维的实际操练。而这场操练,从选择第一本参考书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本文由徐州新闻记者:徐州新闻网 于 2025-09-29 10:02:31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xuzhou.me/wen/1291.html